《长恨歌》:盛极而衰的大唐与凄美的爱情悲歌

长恨歌,这首千古绝唱,不仅是白居易笔下的经典之作,更是大唐盛衰与爱情悲剧的完美交织。它以其深情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玉环出生于官宦之家,因父亲早逝而由叔父抚养长大。她成年后,美丽动人,并且精通音乐。不久,她便被寿王李瑁看中,唐玄宗李隆基亲自颁诏册封她为寿王妃。令人意外的是,唐玄宗一见杨玉环便对她心生爱慕,念念不忘。

为了长期占有她,并掩人耳目,唐玄宗命她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公元745年,唐玄宗正式将杨玉环立为贵妃,史称杨贵妃。入宫后的杨玉环名为贵妃,实则地位如皇后,深得唐玄宗宠爱,他公开宣称:“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两人毫不避讳地展示恩爱,正如《长恨歌》中所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并非夸张,而是事实。随着杨贵妃的专宠,唐玄宗对杨家也给予了极高的封赏,官职和财富应有尽有。

杨贵妃来自蜀地,喜爱荔枝,因而每年都要快速送来荔枝。后来的大诗人杜牧对此作诗讽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如此大费财力动用军事力量运送可有可无的荔枝,最终导致了盛唐的衰落。

由于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骄横任性,安史之乱随之爆发。当时国家已实现和平多年,缺乏战争经验,加之宰相杨国忠嫉妒有才能的人,指挥失误,给国家带来了灾难。叛军迅速推进,逼近唐朝的都城长安。在危急时刻,唐玄宗不得不带着几名随从匆忙逃离长安,前往蜀地避难。

当他们行至马嵬驿,护卫的禁军突然造反,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玉环兄妹,以平息民怨。为了保全自己,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于是,赐予贵妃白绫自尽,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梦断马嵬坡。人不是草木,谁能无情?《长恨歌》中提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虽然有些夸张和艺术的修饰,但千年后,我们仍能感受到唐玄宗当时的凄惶和无奈,以及深深的悲痛。

因此,白居易创作了这首长诗《长恨歌》,强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境。经历了沧海桑田,《长恨歌》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凄美的爱情,仍旧在历代读者心中激起阵阵涟漪,永久流传。这或许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