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这一东汉时期的青铜杰作,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与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此马身高傲立至34.5厘米,体长绵延至45厘米,宽展达13厘米,体态矫健,风姿绰约,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骏马精灵。
在那青铜铸就的躯体上,马儿昂首长嘶,展现出无尽的英姿与力量,躯干坚实而不失灵动,四肢修长,步伐轻盈,尤其是那三足凌空而起,唯有一足稳稳踏于展翅飞翔的燕子之上,这精妙绝伦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对速度与动感的深刻理解,更巧妙地平衡了整体造型,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主义情怀。
2002年,值中美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为了加深两国友谊,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一尊24K镀金的《马踏飞燕》仿制品作为国礼,赠予了来访的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此举不仅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中美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时刻。
追溯其源头,这尊被誉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于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古墓中重见天日,其墓主为一位张姓将军。此马以疾驰之姿定格,右后蹄下巧妙附着一只飞鸟,这样的设计既凸显了马匹的非凡速度,又巧妙地稳定了雕塑的重心,其艺术成就之高,实乃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中的巅峰之作。
关于其命名,历史上曾引发过不少争议。《马踏飞燕》虽广为人知,但亦有学者依据古籍,主张命名为《马超龙雀》,意在强调马儿超越凡尘、如龙似雀的非凡气势。在古代语境中,铜马足下的飞燕常被视作良马极速的象征,因此,直接以“燕强”或“飞燕强”命名,既贴合古意,又显得雅致而贴切。然而,由于众说纷纭,最终定名为《铜奔马》,虽简洁明了,却未能全然展现其踏燕之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对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确保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颁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铜奔马》即《马踏飞燕》赫然在列,成为64件(组)一级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其重要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的高度认可。
无论其最终命名如何,《马踏飞燕》都无可争议地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巅峰成就,其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将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