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博文物,明青花八仙纹瓷碗

八仙纹瓷碗高9厘米、口径22.5厘米。出土时间1980年12月,出土地点南充荆溪乡。 现为国家二级文物。碗侈口,碗口稍大,腹部稍浅,碗壁弧收至圈足,圈足窄且低,碗内素面无纹饰,外壁饰“八仙过海”纹。内壁口沿下一道圈线,圈足处绘双圈线。灰白胎,釉面光润,绘画笔触细腻,青花呈色紫翠艳丽。青花瓷碗作为一种极具烟火气息的饮食器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可谓是最实用、最常见的一种瓷器器型。

八仙纹来源于中国民间八仙过海的传说,是一种典型的宗教纹样,以八仙为题材。八仙是指道教中的汉钟离、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八位神仙。八仙纹又称“八仙图”,是中国民间祝寿常用的主题,其纹样由八位神仙为王母祝寿构成,称“八仙祝寿”,此外还有“八仙过海”“八仙捧寿”等内容,八仙纹流行于明嘉靖以后,一直风行到民国时期,多出现家具、木雕、年画、瓷器、书画、建筑壁画等领域,寓意健康长寿、吉祥美好。明嘉靖以后,八仙成为瓷器的常见装饰题材之一,这与当时帝王和上层社会倡行道教有关。八仙图也是清代景德镇瓷器常见的纹饰。至清康熙年间,八仙纹仍旧盛行,并开始流行暗八仙纹。

暗八仙纹是由八仙纹派生出来的一种宗教纹样,在这种纹样中并不出现八仙,而是以八仙所持的法器代表他们。暗八仙纹以扇子代表汉钟离,以宝剑代表吕洞宾,以葫芦或拐杖代表铁拐李,以阴阳板代表曹国舅,以花篮代表蓝采和,以渔鼓(或拂尘)代表张果老,以笛子代表韩湘子,以荷花代表何仙姑。暗八仙纹常出现在早期道教建筑装饰中,后来扩展到民间建筑,再后来扩展到瓷器、年画、木刻、家具、壁画等领域,寓意长寿吉祥。

青花瓷器达到鼎盛的明朝有着官窑、民窑两条并行的发展轨道。严谨、精致的官窑,随意、洒脱的民窑各有千秋。官窑青花与民窑青花最大的区别在青花的发色上。明代青花所用的青料分为进口回青料和国产石子青料两种。匠人通过对比,熟悉了两种青料特征。嘉靖时期的官窑将色彩艳丽但是易发散的回青料与稳定性好但发色灰暗的国产青料搭配使用,使青花发色变得可控。此外,相比风格相近的民窑,官窑青花时代特征鲜明。例如,成化年间的清雅秀丽,嘉靖年间的热烈浓艳。纹饰上,明代青花瓷的主题纹饰中尤其以龙纹为特色,展现出气韵生动,活力无限的中华龙的图腾,成了当时官窑瓷器纹饰中不可撼动的主角。加之明代中晚期随着外销瓷器的大量扩展,对官窑青花瓷器的纹饰产生了刺激和促进作用,纹饰创新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