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精美的鸟首金钗上,两只鸟儿短喙相衔,张开的羽翼下,翎羽环绕。最为别致的是,这对鸟儿头颈弯曲,组成了心的形状。这枚陈列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比心”金钗长25厘米、重25.5克,2017年出土于江苏苏州虎丘路的大型东吴家族墓。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认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精致的东吴金器,代表着东汉到三国时期金器的精湛制作水平。鸟首金钗曾经为谁拥有?又是为谁佩戴?曾见证过怎样的故事呢?专家认为,它可能与孙策和大乔有关。
成对的鸟儿组成现代人感知里的爱心,或许是偶合。这处家族墓中还出土了比翼鸟、交颈鸟、童子等造型的金质串饰以及指环,均隐喻着浪漫与深情,千年后温柔依旧,惊艳着今日的时光。公元194年,时年19岁的孙策投靠袁术。对这位智勇双全、行事果敢的后生,平素骄横刻薄的袁术赏识有加,发出“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的感叹。
史料记载,孙策“美姿颜,好笑语”,性情阔达、知人善任。周瑜与孙策同年,两人一见如故,情如兄弟。公元195年,孙策在江东开创基业,周瑜起兵响应,帮孙策扩展势力。建安四年,两人在皖县遇到“桥公两女”(《三国志》中作“桥”),孙策迎娶大乔,周瑜迎娶小乔。惜墨如金的史料关于二乔的记述仅有只言片语,《三国志》说她们“皆国色也”,《江表传》则记载她们姿色“流离”。史料中的朦胧美激发后世演绎出诸多英雄美人的动人传说,苏东坡就曾不无羡慕地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然而,这段自成佳话的姻缘并不长久,孙策次年便遇刺去世。孙策安葬何处,大乔在孙策身后生活如何,史料再无叙说。杭州、镇江、苏州等地均有孙策墓的传闻。何处为真,古代文献中均有踪影,但苏州的记载更为可靠。据南朝《昭明文选》记载,西晋时,吴县长官谢询曾给晋廷上表,表示孙策墓园已被采薪者毁坏,请求差遣五人守护,获得批准。吴县是东吴早期经略四方的治所,正是今日的苏州。18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晋的保护也不过须臾。
数百年后,在唐代诗人罗隐、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中,地处苏州的孙策墓成了乏人问津的荒丘,有牧童在其上吹笛。此后,孙策墓的具体所在已消失在人们视野中。2016年,苏州虎丘路某小区基建施工时,发现小区一座高达11米的土墩下藏有古墓葬。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经考古发掘,发现9座不同时期的古墓,其中4座同属东吴一个家族。主持发掘工作的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张铁军介绍,5号墓中有数十块“吴侯”及一枚“建兴二年”字样的铭文砖,根据这一时间点及史书中曾获“吴侯”爵位者的经历,推断5号墓墓主为孙策之子孙绍。再据这一信息,家族墓中规模最大、地位最为尊贵的1号墓墓主可能就是孙策。
张铁军说,考古现场采集到的南宋时期墓志称土墩为“吴天之墩”,为确定1号墓墓主身份进一步提供了参考。具有东吴早期风格的1号墓,墓道残长9米,墓室长14.2米、残高4.2米,面积约60平方米。墓室有前、后室及两个耳室,曾被多次盗扰。“从1号墓的形制及出土物品看,已达到当时的帝王标准。”贺云翱认为。紧邻1号墓的2号墓被推测为妾室安葬之处,遗骨仅剩一枚牙齿,经鉴定,年龄不超过25岁。1、2号墓墓砖尺寸相同,砌筑方式接近,部分出土器物式样完全一样。
这不由让人想起清人薛福成笔记中的记载,孙策遽然去世后,大乔伤心哭泣数月后亦离开人世。薛福成笔记是源于严谨考证,还是出自浪漫想象,尚难确认。但是两座墓修筑、墓主下葬时间接近的考古证据,确实给了今人想象的空间。2号墓共出土了83件(组)文物,有砚滴、香熏、熨斗等青铜日用品,有青瓷耳杯、银质餐具、银质鎏金铜镜架和鎏金五铢钱,以及做工精美的金质指环、手镯、簪子和琥珀串饰,更有造型生动的龙首金钗以及这枚“比心”鸟首金钗。
东汉时期,光滑素面的圆形指环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东汉末年,指环逐渐成为男女寄情之物,但金质指环极为珍稀。铜镜架由蹲兽架顶、3条架足、4条金链组成,架顶与架足之间有铆钉,收放自如;足身为竹节造型并饰以龙首和云纹,龙鳞金光闪闪。“汉魏时代的镜架本就很少见,这件达到王室级别、装饰极尽华丽的镜架在全国可能属于唯一。”经历了镜架修复全程的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林留根认为。
25岁的年华,过于短暂。墓中物品的精致做工与美好蕴意,似乎在诉说着这位年轻尚美的女子,得生活眷顾,被恋人宠爱。曾亲手将鸟首金钗等金饰从碎砖与黄土中取出的张铁军说,这些很可能与孙策和大乔有关。他感慨道:“它们反映了墓主在三国前夕的纷争战火中,对美好感情较为理想的期待。”1800余年的光阴流淌而过,他和她的许多往事已被岁月悄然掩藏。而钗头相依的双鸟却仍熠熠生辉,纪念着他们之间的温柔缱绻,让这份浪漫历尽千古,永恒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