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局从古至今都不仅仅是简单的饮酒餐食行为,更有着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方法。正如老子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每一场酒局、饭局,都是人与人的较量。觥筹交错和眼神交汇中,有结交、有请托、有交易、有阴谋,有真心话也有大冒险。透过酒局,我们能看见政治利益、社会关系,和人际规则很多很多······
今天将带大家走进中国古代最经典,堪称改变历史的最具杀气的酒局——鸿门宴。《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出席宴会人员:刘邦 、张良 、樊哙、曹无伤、项羽、 范增、项庄、项伯。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
刘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 做他的丞相,所有的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了。项羽听了很生气,说:“明天就用酒肉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军队在霸上有十万。
范增劝告项羽:“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就把前因后果详细地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惊,说:“这该怎么办?怎么应对这件事呢”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士地就可以全部占领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就听信了他的话。”
张良问刘邦:“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能啊。这又将怎么办好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怎么你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我和他就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帮助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项伯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进去。
刘邦奉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亲家,并说道:“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你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却要攻打他,这是不仁义的。不如趁机好好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骑着马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攻破秦朝,能够在这里再见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
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出剑舞了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始终没有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 。”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
樊哙进去后,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框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项羽左右侍卫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一口气把酒喝了。
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侍卫就又给了他一条半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切着吃了起来。
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灭亡了的秦朝的后继者啊。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项羽没有话回答,就让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以上厕所为由,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
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玉斗一双,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
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等我差不多回到军营里,你就进去。”刘邦离去差不多快回到军营后,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不胜酒力喝多了酒,不能当面告辞。我带了一对玉璧,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献给大将军。”
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一次重要会面,发生在秦朝 灭亡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这次宴会成为了刘邦和项羽之间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也为后来的楚汉争霸奠定了基础。
刘邦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项羽之怒,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
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为秦的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打算。
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
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参与宴会,本可以呵斥出去,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
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席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鸿门宴》虽只写了项羽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项羽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感情用事和暴躁易怒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缺陷最终影响了他的政治和军事决策,导致他在楚汉相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自刎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