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缘何“圈粉”Z世代

中药奶茶、中药乌梅汤、中药糕点……一些被打着养生标签的“中药下午茶”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新宠;过去在中老年人中间流行的养生方式,像开膏方、吃药膳、做推拿,也受到部分年轻人的追捧。

有报告显示,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7%。那么,为何中医养生在年轻人中间“走俏”?中医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要说几年前流行啥业余活动,很多人会提到剧本杀、密室逃脱,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在休息时间去体验推拿、拔罐、针灸、刮痧、艾灸等传统中医疗法。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艾灸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每年正以30%至50%的速度增长,成为医疗健康市场的热门赛道。

不少医院的中医门诊是一号难求,从去中医院配药材煲汤到根据个人体质配专属泡脚包,从夏天去医院敷三伏贴到冬天配固本培元的膏方,中医院不再是幼时回忆里的“吃苦”之地,它逐渐变成了可以治愈部分年轻人“脆皮”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的养生福地。各大中医院推出的“乌梅汤”“轻盈茶”“穴位减肥贴”等中医处方,订单量也出人意料地火爆。今年5月下旬,某中医院的乌梅荷叶饮正式上线后短短12个小时就被下单24万帖,甚至一度造成医院网络拥挤。

此外,年轻人的日常也可见中医养生的相关理念。比如,“上火”“湿气重”“补气血”“春捂秋冻”等中医药用语成了日常用语,勤梳头、常搓涌泉穴、叩齿、揉腹等,这些简单易学的行为成为被津津乐道的养生之道。上班后冲一杯适合自己的四季养生茶、下班后相约青年夜校学练易筋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日常操作,太极拳、八段锦等保健功法也成为部分年轻人的休闲专属。

与此同时,养生产品也呈“零食化”趋势。一些商家创新推出了如黑芝麻丸、阿胶枣糕、即食燕窝、五谷杂粮粉等,通过技术改进和包装创新,让年轻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享用。一些具有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等特定功能的零食深受欢迎。总之,中医药以其独特疗效,正逐渐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成为养生市场的香饽饽。

尽管一些年轻人对中医的了解并不很深入,也在不知不觉间“入坑”了中医养生。笔者认为,“中医养生热”的背后,其实折射出了当下年轻人的三种心态。

追求实效。相较于西医,中医更注重人的整体健康,其养生方式也更自然温和。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中医养生给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不同体质的年轻人也可以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扎完这几针,头真的不疼了,连肩颈都舒服了。”“拔完罐,后背感觉舒坦了不少。”“本来腰酸背痛,正骨完瞬间感觉自己满血了。”许多人在感受过中医理疗后,切实感受到了中医调理的积极作用。养发饮、乌梅汤之所以如此圈粉,也正是因为其配方平和、确有疗效,契合了一些年轻人的养生需求。

乐于分享。某个养生方式火了,往往能成为年轻群体茶余饭后交流讨论的话题。“坚持养生这么多年,得到一些正向反馈以后,我就特别想给别人分享好物和好方法。”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中医药”“养生”等关键词也大面积兴起,年轻网友通过短视频、发经验帖等形式,热衷于分享养生技巧与心得、体验各种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在某社交APP上,“自学中医”的笔记目前已高达7万多篇。

重拾传统。中医养生作为一种融合了医学、哲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系,它与怀旧情怀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中医养生的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获得生理健康,也能在精神上找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体验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怀旧情感。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选择传统的中医药疗法,不仅可以沿袭老一辈的传统、继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也能通过主动学习中医经典,阐发其存在价值,激发其生命活力。